☪ 问题解答
一、工伤赔偿需要怎么做,如何处理工伤赔偿流程?
1、由单位在事故后30天内向劳动局申报工伤,有工伤认定书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然后由工伤保险机构赔偿。
2、如果单位在30天内没有申报,工伤职工个人应在事故后一年内向所在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拿到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有鉴定结果后按伤残等级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赔偿。
如果单位没为职工交工伤险的话,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
二、工伤不报销的怎么处理?
用人单位报销不予支付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伤,治疗工伤的费用,参加了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标准支付。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不予支付的,是劳动争议,协商不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 法律依据
一、《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
第2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猜你感兴趣
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哪些项目?
1、治疗费用:工伤治疗所花的医疗费用(含康复性治疗)由工伤保险基金报销,但工伤治疗须在定点医院,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工伤保险治疗目录、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收费标准。
2、辅助器具费:包括假肢、假牙、矫形器、假眼、轮椅等,由工伤保险基金负担,以国内市场普及型产品为限。
3、外地就医交通、食宿费:经医疗机构证明并经保险机构同意确实需要到外地就医的,由所在单位按因公出差标准承担交通和食宿费用。
4、住院伙食补助:由所在单位按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住院期间。
5、停工留薪期待遇:由所在单位按原工资福利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经鉴定部门确认可延长,但最多不超过24个月。
6、护理:工伤治疗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相关问题
发生工伤事故是应当如何进行索赔?
发生工伤事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索赔:和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申请工伤认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做劳动能力鉴定,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工伤待遇;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温馨提示:了解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五律网,为您分配本地可靠专业律师,一对一高效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