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答
什么叫工伤呢?工伤是指劳动者在上班的时候所受的伤就叫“工伤”,那么在上下班途中所受的伤,理论各界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上下班工伤的定义和范围是怎样的?其实,上下班有一个时间区域,是具有正当性的,可能早一点,也可能晚一点。
《规定》第六条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同时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猜你感兴趣:上下班工伤认定标准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正常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及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应该属于工伤。该“正常合理”应当在常人所及之范围内。《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上下班途中”既包含了时间因素,又包含了路线因素。
它是指劳动者正常工作(或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可从上下班时间、行程路线和行程所需时间三个方面的合理性进行理解。具体而言包括两层含义:
一、时间:劳动者发生交通事故受到伤害是发生在从单位出发至到达住址这段时间里。
二、路径:劳动者发生交通事故受到伤害是发生在从单位至住址的所可能经过的路径。
相关问题:怎样整治老板工伤耍赖
员工发生了工伤,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祸害,对于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小企业,然后才会出现老板申请工伤认定耍赖,工会、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可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其他耍赖情形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温馨提示:了解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五律网,为您分配本地可靠专业律师,一对一高效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