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解答
一、关于合同与协议书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与协议书的区别: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因此可以说合同和协议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只要不违反法律,当事人可以进行约定合同,或者是约定协议上的内容,形式,都是有效的。
二、合同与协议书的区别及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就是指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根据合同法对合同的定义,合同与协议之间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
合同等于协议,协议的范围大于合同。但是在法律上,一般来说,都会使用合同这个正式的名称。二者都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效力。
因此,在法律效力上,二者也不需要作出特别的区别。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般的商业活动都会使用“合同”这一名称,因为这样更加规范化。
至于身份关系,比如婚姻关系、收养关系以及监护关系,许多当事人又会使用“协议”这一名称。因此,在民事往来活动中,更建议当事人使用合同这一名称。
☪ 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条 合同定义
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十条 合同的形式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 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猜你感兴趣
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是否为实践行为合同?
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行为合同,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实践合同以物的交付或其他现实给付的完成为成立要件。对于实践合同,实物的交付也是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
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行后,这种情况得以改变。根据区分原则,质押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即未交付质押财产不影响质押合同的效力。质押物的交付,不再是质押合同成立的要件,因此质押合同属于诺成合同。
典型的实践合同有:借用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保管合同、定金合同。例如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只有当借贷方实际交付借款时该合同才真正成立。
❈相关问题
单方允诺行为有哪些类型?
单方允诺行为的类型有先合同义务行为(在合同缔约过程中应尽到的义务)、以及要约邀请的行为(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包括悬赏广告、设立幸运奖等。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四百七十三条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
温馨提示:了解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五律网,为您分配本地可靠专业律师,一对一高效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