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答
我国2017年3月15日新颁布的《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三条对知识产权进行了界定。即知识产权概念的要点:
1、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
2、知识产权是一类权利的集合;
3、知识产权是从权利客体角度进行定义。
此外,《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 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知识产权的特征主要有四大点:
1、知识产权共同具有的特征:客体的非物质性
2、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
3、地域性
4、时间性
5、知识产权共同具有的特征:客体的非物质性包括:
1、是一种精神财富
2、具有可复制性
3、具有可广泛传播性
4、使用上的非排他性
❈法律依据
我国知识产权法主要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基础法律制度,以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规范。其中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商标法保护的对象是商标,商标是识别某商品、服务或与其相关具体个人或企业的显著标志。著作权保护的是具备独创性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猜你感兴趣
你知道知识产权定义是什么吗?
《大辞海:法学卷》的定义为:“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经验、标识等依法享有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辞海》(参考文献3)的定义为:“公民或法人对其智力活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权利”;
《法学大辞典》的定义为:“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中华法学大辞典:民法学卷》(参考文献5)的定义为:“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政治经济学大辞典》(参考文献6)的定义为:“行为主体以智力劳动的方法在科学、技术、文艺等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专有权”;
❈相关问题
关于知识产权主要类型有哪些?
1、商标权
是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2、专利权与专利保护
是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根据我国,发明创造有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3、商号权
即厂商名称权,是对自己已登记的商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种使用权。
温馨提示:了解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五律网,为您分配本地可靠专业律师,一对一高效法律解答。